传世经典,品鉴山水龙庭
发布日期:2020-07-02 作者: 来源:
“不出城郭而得山水之怡,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。”漫步山水龙庭,小桥流水、亭台楼榭、飞檐翘角、假山怪石,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,将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融入其中,在北方,营造了一处具有“青砖黛瓦马头墙,回廊挂落花格窗”的幽居小筑。使居于其中,便可赏、可游,徜徉河畔,恍若梦回千年江南。
走到山水龙庭,蓝天掩映之下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遒劲有力的“山水龙庭”四个大字,据山水龙庭园林施工方——苏州园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山水龙庭项目部介绍,这块砖是采取的中国传统工艺,选取苏州当地特有的一种粘土,并经过两次过滤去杂质之后,到砖窑去煅烧成型,把名家书法题字“山水龙庭”通过特殊工艺复印、手工雕刻等数道繁琐工艺并经过再次煅烧、散煤等终于成型。



一进入大门,入目大气磅礴的柿子树,据说这棵柿子树已经经历了300年的风风雨雨,无论是事业有成的寓意,还是她充满历史感的造型,无一不让人感怀岁月。园区绿意满怀,漫步晨曦广场,罗汉松、五针松,各种松树造型奇特,紫竹生机勃勃,据说,这些都是从南方千里迢迢的移植而来。小桥流水的悠然再现了苏州园林的优雅,据介绍,小桥是整块石头搬运过来,并且每一个图案,每一处雕花都是南方的能共巧匠人工雕刻,充满了江南的味道。漫步在街道上,随处一撇,各式各样的“寿”字嵌于地上,充满意趣。



在庭院外见一圆形雕刻,上面雕有梅、兰、竹、菊,甚是美观,原来这是井盖,每一处井盖上都是工匠精心的雕刻,能做到与环境和谐共生。苏州园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将山水龙庭的抱鼓石打造的非常有特色,一百多栋庭院,一百多种抱鼓石,小狮子栩栩如生,梅兰竹菊雕刻形态逼真,据说,在古代,抱鼓石是中国宅门“非富即贵”的门第符号,是最能代表屋主登记差别和身份地位的装饰艺术品。人工雕刻的除了抱鼓石,还有门挑檐两边花砖、庭院内部的“松鹤延年”亦是纯手工雕刻,经过重重工序,并从苏州搬运过来。
细节造诣
说到细节,无论是鹅卵石的减速带,还是造型奇特的太湖石,单是风雨廊桥已让人感慨山水龙庭精致的造诣。
风雨廊桥,相传始建于明代,距今有600余年的历史,其特点是:桥上建廊,砖木结构,沿墙置凳。山水龙庭的风雨廊桥汲取了明代风雨廊桥的优点,又另辟蹊径、自成一格。

其制作方式采用倒挂花栏样式,这样的制作方式可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空间,并达到样式美观、轻巧的目的。其纯砖木结构的做法、两侧附着的宫式挂落、回顶三界廊、仿古色的哑光漆,徜徉在风雨廊桥,独倚美人靠,静听古韵天籁,感慨岁月悠然。海棠造型的鹅软石带着历史的厚重化身为桥。拐弯处独特的减速带亦是采用鹅软石造型,苏式的制作手法既达到了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,又达到观赏目的。

极目远眺,鳞次栉比的太湖石点缀于河道两侧。据苏州园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项目部介绍,河道两侧的太湖石是从原产地太湖南岸湖州市斥巨资购买、搬运而来。其造型多变,外观浑厚沉实,体态嶙峋透漏,是一种包涵历史文化的东西,也是中华赏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而随着开采的加深,正宗的太湖石愈来愈少,它便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愈显珍贵。“太湖石在水中者为贵,岁久被波涛冲击,皆成空石,面面玲珑。”除太湖石外,园区内各种景观石亦是造型各异,各有历史。
另外,河道内有四五千盆荷花,待到明年夏日,荷叶田田,莲藕飘香,如此胜景,岂不美哉。
园区内移植百余种绿植,从美学视觉角度出发,每株绿植都讲求原生与自然的融合,并根据季节特点,做到步移景异、四季皆绿。
庭院深深
廊亭静默,游鱼戏水,假山怪石栉次邻比,置身庭院内,樟桂飘香,六角廊亭内或斜倚或半靠,皆是美景入目。


被誉为“一亩大宅”的庭院,最大面积达636平,恢弘大气与高贵典雅并存,古典建筑与现代科技融会贯通。

大门外,或隶书或小篆、或笔走游龙,或苍遒有力,单是门匾已叫人称奇。整石搬运而来的台阶,精心雕刻的抱鼓石、花砖,藏青色的琉璃瓦、充满古典韵味的铜门,无处不彰示着世家大宅的优雅。
漫步庭院内,青瓦白墙、雕廊画栋、无处不雕琢,无景不成画。
据苏州园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山水龙庭项目工程师介绍,山水龙庭采用轻钢结构,其生态环保、隔热保温、调节空气湿度、增加使用面积等诸多优势,已经成为低层住宅建材的首选。另外,山水龙庭选材考究,包括中央除尘系统、中央新风系统、分体式太阳能等诸多先进科技应用其中。
徽派建筑精髓,东方神韵之美,山水龙庭以其独有的气质书写着徽派新中式院墅的庭院生活。其气势磅礴又优雅宁静,环山抱水因地制宜,或层峦叠嶂或曲径通幽,无处不在的优雅塑造了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。夕阳西下,彩霞融入露台,掬一盏清茶、约三五好友,听妻儿欢笑,与好友言欢,或者这就是你想要的人生?
苏州园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