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往鉴来——论康力电梯测试塔爬模体系改进
发布日期:2020-07-02 作者: 来源:
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,高耸结构,特别是核心筒部位利用爬模体系进行施工已是必然趋势,在康力电梯测试塔项目上是我四分公司首次使用爬模体系,也是集团公司继传媒广场后第二次使用爬模体系进行施工,由于康力电梯测试塔外立面需要达到饰面清水混凝土等级,利用爬模来进行清水混凝土施工,在集团公司乃至整个国内建筑市场,也是不多见的。
由于施工质量要求高,分公司技术科和项目部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,从前期策划开始,就始终围绕该课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,同时通过对传媒广场施工经验和实操的交流和学习,以及集团公司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出谋划策,为项目策划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。目前经过底部几层的浇筑,混凝土实体质量和观感良好,取得了业主和监理满意的效果。

随着前期三次样板墙的施工和几层实体结构的浇筑,我们提前策划解决和避免了一些困难,同时在过程中也碰到了很多不可预见的新问题,现将本工程目前为止所利用的一些改进措施总结如下。
本工程为了适应5m的层高,墙板钢筋超前绑扎,架体较常规的高,架体总高度达到18.2m。同时150m以上增加一个爬锥,变为双爬锥。通过受力计算架体符合要求。
根据多次深化设计最终确定螺杆间距750*1000mm,45#钢D15对拉螺栓采用五节头螺杆。除了中间的一节丝杆埋入墙板内,其余四节均可周转使用。为保证清水混凝土饰面效果,防止对拉螺栓过紧造成模板面板的咬坏,对拉螺栓螺丝紧固采用扭矩扳手事先试验,确定扭矩为55N·m。此时螺栓与模板刚好贴合,即不咬坏模板,受力也较合理。

在退模、合模过程中,整幅模板下沉40mm,但本工程外立面每5m留设明缝条,模板标高必须到位,否则明缝条无法安装到位,由于整幅模板重量较大,采用爬模体系上自行配置的可调顶丝很难调节,我们考虑每幅模板采用2个千斤顶将模板顶到标高。

爬模水平阳角不能完全吻合,按原方案采用的是斜拉座加固,但斜拉座为两端铰接连接,斜向受力不合理,在样板墙施工时阳角产生位移,涨模等情况,效果不理想,后考虑改良为增加阳角芯带,芯带一边焊接一边插接,同时保留斜拉座的加固方式,该方法焊接一端变为固定支座,有效防止了阳角跑模。

模板与钢筋的配合,竖向钢筋在首次插墙板钢筋前,即与爬锥和螺杆位置进行碰撞翻样,直接避让和限位。水平钢筋在爬锥和螺杆位置在竖向钢筋上用红漆标注,在绑扎过程中直接避让。避免应钢筋与螺杆等碰撞造成烧割钢筋的情况出现,使对拉螺栓和爬锥均能顺利穿过模板。

层间模板下口的明缝条采用梯形永久塑料条,上口控制标高的明缝条采用木方加工,尺寸略大2mm,使下次浇筑时下口塑料条可以顺利的卡入上口。

本工程面板采用的是芬兰进口的wisa板,面板每次的清洗工作至关重要,每次的脱模剂用刷子涂刷均匀,需要达到镜面效果,才能保证清水混凝土的表观质量。

模板上口设置锁扣钢管,一方面控制模板在一条直线上,并起到加固模板上口的作用。同时作为绑扎墙板钢筋时控制钢筋垂直度和限位的工具。

为了对清水混凝土的成品保护,模板下层挂薄膜挡浆,薄膜下挂一层的高度,即作为下层混凝土的养护又可对其进行成品保护,每次浇筑上层混凝土时都安排专人用喷雾器随时对挂浆进行清洗。

每个架体吊装均为安装爬模固定件→安装下架体→安装模板和后移装置→安装上架体。上下架体吊装,首先根据方案确定吊点,采用两台吊车抬吊,架体在周边场地拼装到位,保证尺寸无偏差。
上架体吊装过程示意图:


下架体吊装过程示意图:


随着架体的逐层爬升,如何保证混凝土结构几何尺寸,提高混凝土面层观感质量,包括将来200米处的结构变化需要进行的架体改装,还将是我们需要继续研究和探讨的事项,我们也将继续对相关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交流,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。